大鲁店北路防止污水井顶拖提前安装防汛筒,做好准备工作。 |
北京排水集团第二管网分公司养护二班,汛前检查雨水口。 |
每年的6月1日—9月15日是北京的汛期,作为一座超大型城市,北京的城市排水、防汛工作却是贯穿全年的。日前,本报记者专访了北京市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(下称“北排集团”)相关负责人。据介绍,在汛期之外的近9个月时间内,北排集团全体员工需要完成所有雨水口、下水管线的清掏、泵站的检修保养、7100多个排河口的清淤、排水闸箱的检查等常规工作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近年来,北排集团针对城市积水“对症下药”,更加注重在排水的同时强化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和治污,以防止污染河流,做到“未病先治”。
⒈硬件设施不断升级
近年来,为做好防汛工作,北排集团不断改进升级硬件设施。北排集团副总经理张建新介绍,北京的立交桥大多是下凹式的,易积水,是防汛重点。截至目前,北排集团对中心城区74个下凹式立交桥进行了改造,通过新建雨水管线、增大管线管径以及增加雨水箅子等措施,强化雨水收集能力;同时,通过对泵站进行抽升能力改造,以及增加潜水泵等措施,提高抽升能力,总抽升能力由38万立方米每小时提升到72.4万立方米每小时;在有条件的泵站建设调蓄池,当桥区排水达到饱和时,调蓄池便启动运行,既能实现削峰、缓解内涝功能,又可积蓄雨水,推进雨水资源化利用,调蓄池的蓄水能力可达20万立方米。“得益于这些硬件设施的改造提升,2016年‘7·20’暴雨时,北京市所有的下凹式立交桥都没有发生积水情况。”
北排集团还投入使用一批新装备,应急抽升能力由11.13万立方米每小时提高至17.19万立方米每小时,提升54%;共有大、中、小型移动抢险单元229组,单元抽排能力从180立方米每小时至5000立方米每小时不等,每单元负责区域由原来平均12平方公里缩小至7平方公里,从而使到达速度提高近1倍,时间缩短至15-30分钟,提高了防汛布控覆盖和保障能力。北排集团还相继研制出了防汛筒、叠梁闸、挡水带、挡水板等防汛“神器”,有效解决检查井冒溢、客水汇入造成的积滞水问题。
张建新介绍,北排集团实现了所有隐患点位气象状况自动监测、预警、报警功能,还充分利用手机端,建立防汛微信企业号,整合防汛信息系统、车载泵站视频系统等移动端功能,实现预警“全员通知”,同时深化防汛指挥平台移动端应用,将积滞水信息及调度指令快速推送至单元长并提供路线方案。借助北斗信息系统,可以将雨水口的定位精确到50厘米,以便一线作业人员迅速准确找到雨水口,及时排水。
张建新也坦言:“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工作,但由于局地短时天气难以预测,降雨突发性、不确定性强,应对有一定难度;部分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依然薄弱,地下管网建设跟不上,特别是在应对极端天气情况时,容易出现积滞水情况。”
⒉排水是个系统工程
行走在北京市的大街小巷,每隔一定距离,你就会发现路面上分布着形状不同的水箅子,它们有一个统一的名称“雨水口”,在北京城共有26万余个。它们是我们肉眼可见的排水设施,却还不是全部。“城市排水是一个系统工程。”张建新指出,雨水口是管道排水系统汇集地表水的设施,由进水箅子、井身及支管组成。整个城市排水系统除了雨水口,还包含管渠、排水沟、检查井、泵站、排河口等。
“平面道路上积滞水点的位置每年都会出现一些变化,有四五十处,需要提前进行改造、疏通。”张建新介绍,北排集团大力推动社会化防汛,与各区配合,积极推进雨水箅子“门前双包”机制,各单位、商户、居民要确保垃圾、污水不入各自门前雨水口,并及时清理淤堵。
今年汛期,北排集团还联合东城、西城、朝阳等各中心城区,试点在道路两侧雨水口附近施划禁止停车标线,以防止降雨过程中因为车辆占压,无法打开雨水口。
⒊绿色方法减少污染
近年来,北排集团在汛期排水中开始践行“绿色理念”,即采取多种措施减少初雨及降雨造成的河道污染,而不是像过去一样等到河道污染了再回头治理。经过测算,前15毫米的降雨比较脏,如果直接排入河道,将会造成河道污染。为此,北排集团在西盖板河试点空间调蓄,以确保15毫米以内降雨不排河,而是在经过再生水厂处理,形成再生水之后再排入河道;此外,在雨水口、排河口安装垃圾拦截装置,避免垃圾随雨水排入河道;对部分截流堰进行改造,在保证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初雨污染。
“绿色理念”的践行得益于北排集团“厂网一体化”管理模式,将雨污水收集、处理、回用设施连接联通,对污水、再生水、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和排水管网进行系统统筹和调度,以保证城市排水系统安全高效运转。近年来,通过强化厂网一体建设,北排集团在市中心城区运营8300公里排水和再生水管线、97座雨污水泵站、11座再生水厂、5座污泥处置中心,确保了市中心城区污水基本全部收集,得到有效处理,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四类水体标准。
黑臭水体的治理一直是水环境改善中的重要任务,同时也是水体治理中的难点。北排集团也承担着北京市中心城区黑臭水体的治理任务。据了解,近年来,污水的收集能力(管网建设)和处理能力(再生水厂建设)都有了很大提升,污水直排问题得到了根本治理。对于公共管线很难涉及到的村镇,建设分散式的处理装置。截污是第一步,让河道有足够的水源补充也是重要一步。据了解,目前北京年再生水回用量达9亿—10亿立方米,主要用于改善城市河湖水环境。
版权与免责声明:
1 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”(非西藏头条)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,文责自负。
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4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。